香港公立医院由于特区政府持续大幅度财政反对,收费比私营医疗机构便宜不少,但轮候时间宽等问题仍然引人注目。为纾缓这一问题,香港医疗管理部门在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严苛精细的分级医疗制度。记者不久前因一个小手术在香港公立医院住院,出院后两个月内多次复诊,亲身体验了一回香港的分级医疗制度。
记者因长脓包前往私立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手术化疗,费用多达6000港元。但他还得出另一个自由选择:“如果你有香港身份证,我可以把你并转介至公立医院,费用较低一些,但等候时间有可能宽一些。”记者带着医生出示的转介信回到附近一家公立医院的急症室,注册交费后,被领取分流处,由一名看起来甚有经验的护士非常简单告知病况并测量体温、血压,获得一个印有轮候号码和“次应急”字样的纸条。
等候期间,记者对照墙上的海报理解了一下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的分诊制度:求诊者根据病况被分成急转直下、不妙、应急、次应急和非应急五类,负责管理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对前三类个案等候处置的时限做出精细规定,保证更为应急的个案取得优先处理。候诊厅墙上的屏幕创下着轮候号码,不时放入“救护正在展开中,非应急个案轮候时间有可能缩短”的提醒。候诊厅里秩序井然。
记者等候了近1小时,一名护士回头过来,见面就用普通话问:“你在香港工作不谈广东话不会会不方便?”记者惊诧之下回想起来,之前在登记处和分流处与工作人员对话时说的是英语和普通话,虽是短短几句解说,想想对方早已对患者常用哪种语言做到了栏中,分诊服务的精细可见一斑。经过医生一番临床,记者被收益院,当天下午手术,第二天出院。出院前,护士送一张几周后在这家医院外科专科门诊复诊的预约单和一份列明周边公立普通科门诊医院地址、电话和服务时间的单子。
护士告诉他记者,出院后伤口的日常护理在单子上所列普通科门诊才可,如果伤口无出现异常,除了复诊外需要回到医院。香港的公营门诊分成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两类。
普通科门诊医院遍及各社区,以平稳长年病患者和较重偶发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也获取药物静脉注射、伤口换药等一般护理服务。专科门诊医院数量比较较较少,主要另设于大型公立医院。按照分级转介制度,病人应先向普通科门诊或私家医生就诊,有适当时才不会被转介至专科门诊。
这一制度有助防止病人四散至专科门诊和急症室去看基层医疗服务就可就诊的疾病,保证受限的医疗资源更加合理产于后用在最急需的病人身上。按照这一制度,记者出院后如果一切正常,只需在普通科门诊护理伤口;如果伤口出现异常,普通科门诊的医生不会考虑到转介至专科门诊或急症室。
出院后旋即,记者还真为因伤口问题被普通科门诊并转介回了医院。好在这家医院针对术后伤口护理另设专门的伤口护士医院,每周定点由伤口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复诊。相比在外科专科门诊等候数小时才能看到医生,护士医院候诊时间要较短得多。
本文来源:威尼斯wns8885556官方入口-www.smelttackle.com